【西街观察】让万亿个人养老金市场立起来

2022-11-27 22:00:18 北京商报网 

11月25日,人社部宣布,个人养老金制度启动实施。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等36个先行城市或地区,可通过全国统一线上服务入口或商业银行等渠道建立个人养老金账户。

以此为标志,个人养老金业务开闸,包括商业银行、理财、保险、基金公司在内,各类金融机构纷纷打响“卡位”战,希望将这笔之于个人独一无二的业务收入囊中。

尽管此前酝酿多时,个人养老金制度在今年才加速落地。养老“第三支柱”真正立得住,不仅关系个体老有所养,也关乎国民群体的养老金制度优化。

在构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过程中,相比于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与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我国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发展一直比较迟缓。

如果从全球范围看,养老金替代率较高的是欧美等发达经济体,这些国家的养老金制度纷繁多样,政府的基础国民养老金之外,还有更具竞争性的养老制度设计。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深入,解决养老的困境,也是解决现实的困境。未来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的发展空间与多大,取决于政策的覆盖面、税收优惠的激励力度以及面向市场的产品竞争力。

参与个人养老金有何益处一直是普通受众最为关注的问题。简单通俗理解,个人养老金自愿缴纳,封闭运营,合规投资,补充基本养老,提高养老时的收入。

多家券商预估,个人养老金账户在十年后的体量将超过万亿元,覆盖上千万企业职工。拿出真金白银建立账户,光靠理解还不够。

社交媒体上,早有各类财经博主为大家算账。在当前游戏规则之下,收入越高,适用边际个税税率越高的人,可能享受的税后优惠才更多。

面对那些观望的人,犹豫不决的人,甚至认为“不划算”的人,个人养老金是否能成功,还考验资本市场是否能够实现长期增值或具备相应预期。

相比第一、第二支柱,在规模和期限上并不占优的养老第三支柱,投资运作追求安全性无可厚非。个人养老金投资周期跨越的时间较长,投资如何兼顾公众期待的“合理”收益,并把风险置于可控的状态中,不断研究完善相关政策,如制定更有吸引力的政策,设计更加稳健的金融产品,对于个人养老金尤为重要。

要让万亿个人养老金市场真正立起来,实现一场国家健全养老金制度与个人养老再优化的双向奔赴,需要在充分的市场实践中,重塑目标客群的养老观念与理财观念,通过试点总结经验,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更需要从养老制度设计上以及资本市场多个方面去破解。

北京商报评论员 陶凤

(责任编辑:周文凯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