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晋晖
对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来说,即将到来的5月1日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这一天,不仅最大规模的社保降费将正式启动,而且养老保险第三支柱也有望扩大试点。
此外,充实未来养老保险缺口,增加制度可持续性的举措也已经在路上。
对于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问题,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司长聂明隽在23日举行的人社部新闻发布会上回应称,中央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实施降低社保费率综合政策,加大中央调剂制度,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加大财政收入等措施来保证制度的健康平稳运行。
“长期资产的投资收益对养老基金积累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应加快划转国资充实社保的步伐。为这个制度输血越早,规模越大;投资周期越长,资金积累的效果就会越好。”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执行研究员张盈华表示。
老龄化倒逼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下称《报告》)认为,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到2027年有望达到峰值6.99万亿元,然后开始下降,到2035年有耗尽累计结余的可能性。此估算以假设现有政策等条件未变化为前提。
张盈华参与了《报告》的撰写工作。她对第一财经表示,《报告》估算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消耗的趋势和时间点,但这并不意味着80后就领不到养老金了。随着老龄化的加速和人口结构的变化,这个制度的赡养负担越来越重,加速了基金的消耗。
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末全国60周岁以上人口是2.49亿,占总人口的比例是17.9%,其中65周岁以上是1.67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是11.9%。
聂明隽称,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的主要影响是抚养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上世纪90年代,约是5个人养1个人,而到2018年底则是2.66个人养1个人。抚养比下降意味着缴钱的人少了,领钱的人多了,这对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
张盈华认为,当前养老保险制度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抚养比下降。从1997年制度建立起的20年内,缴费参保的在职职工人数增长了2.5倍,退休职工增长了3倍,退休职工的增长数量略快于在职职工。如果按照这样的人口结构进行测算,从2019年到2050年,在职人数将增长25%,也就是1/4,而退休的人数却会增长1.7倍。
聂明隽说,若抚养比降低的态势持续下去,不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会对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压力和挑战。
降社保费率做大“蛋糕”
聂明隽说,首要的措施是通过实施降低社保费率综合政策,做大养老保险的“蛋糕”,形成企业发展与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良性循环。
在5月1日启动的新一轮社保降费有两个亮点,一是降低养老保险的单位缴费比例至16%,第二是调整个人缴费基数的上下限。这两项改革不仅减轻了企业的社保负担,还降低了参保缴费的门槛,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职工的参保积极性,将更多职工纳入到养老保险制度中来,形成良性循环。
聂明隽认为,降低社保费率综合政策,不仅增强了企业活力,还有利于做大养老保险的“蛋糕”,改善养老保险的抚养比。
记者了解到,制度抚养比是造成不同地区养老基金收支“悬殊”的根本原因。通过实施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可以均衡地区之间的养老保险负担,帮助困难地区确保发放养老保险。
当前企业养老保险的运行总体是平稳的,基金当期收大于支,滚存结余不断增加。2018年末,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达到了4.78万亿元,有比较强的保障能力。但需引起注意的是,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地区之间很不平衡,不仅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不统一,基金结余差异也非常大。
聂明隽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结构性矛盾问题是养老保险运行的主要矛盾。从去年下半年起,中央实施了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进展比较顺利,开始有效地缓解结构性矛盾问题。
外部输血与自身造血并举
张盈华表示,如果把养老金的可持续性理解成一个人延续的寿命,他的寿命要延续得更长久、更健康,无非有两条途径,一个就是外部的输血,一个是自身的造血。
外部输血就是指划转国资增加基金积累,通过长期的投资,利滚利、钱生钱,可以变成一个长期的资产储备。
聂明隽将“不断增加战略储备基金”作为促进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他说,从本世纪初开始,国家就建立了战略储备基金,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基金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国社保基金已有2万亿元左右的战略储备,而且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的工作已经启动,今后还将继续加大划转力度。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年报显示,全国社保基金从200亿元资本金开始起步,2017年资产总额已经超过2.2万亿元,增加了100多倍;累计收益近1.0万亿元,累计投资收益额大于累计财政净拨入额,自成立以来年均投资收益率为8.44%。
此外,各级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资金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今年中央财政安排企业养老保险的预算资金达到了5285亿元,同比增长9.4%,地方财政也相应做出了资金安排。
在制度的“自身造血”上,聂明隽提出养老保险其他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制度内在的激励约束机制正在进一步健全。人社部将会同有关部门采取综合措施,积极稳妥地开展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同时不断加强制度的自身建设,使制度内在的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约束机制更加健全。
第三支柱“试点转常规”有望五一启动
除了多措并举增加基金支付能力,保障退休人员能够“有钱领”之外,建立多支柱(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是提高我国老年人“获得感”的重要途径。
事实上,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以及人均寿命的延长,任何单一支柱都难以应对老龄化危机,更无法满足老年人幸福生活的需求。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当前我国的“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出现了严重的结构失衡,其中第一支柱一家独大,第二支柱是短板,第三支柱还只是一棵幼苗。
由于第一支柱的保障水平非常有限。虽然我国从2005年起连续15年上调了养老金,但目前养老金替代率仍然只有46%左右。根据世界银行报告,养老金替代率达到70%~80%才能保障退休生活水平不下降。
2018年4月2日,财政部等五部委发布《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我国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开始试点。按照试点方案,今年5月1日试点结束之后,有序扩大参与的金融机构和产品范围,将公募基金等产品纳入个人商业养老账户投资范围。
基金业对即将到来的第三支柱扩大试点跃跃欲试。自去年7月证监会发布《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之后,已经有37家管理人、59个产品获批。目前已经成立20只产品,认购规模73亿元,客户数量达100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